一.实验目的:
1.学习容量瓶与移液管的校正方法。
2.掌握移液管的使用及基本操作技术。
3.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碱液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原理。
4.了解混合指示剂的使用及其优点。
二.实验原理:
碱液中可能存在的组份:NaOH和Na2CO3,NaHCO3和Na2CO3或者是纯NaOH、Na2CO3、NaHCO3(注意:NaOH与NaHCO3是不能同时存在)。对碱液中组份分析,可以再同一份试液中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测定,这种测定方法即所谓“双指示剂法”。此法特点是方便、快速,在生产中应用普遍。
常用的两种指示剂是酚酞(PH=8.1~10.0)、甲基橙(PH=3.1~4.4),在试液中先加酚酞,用盐酸标准溶液滴至红色刚褪去,此时不仅氢氧化钠被中和,Na2CO3也被滴成NaHCO3,记下此时HCL标液的消耗量V1。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,溶液呈黄色,滴至终点时呈橙色,此时NaHCO3被滴成H2CO3,HCL标液的消耗量为V2,分析V1、V2的大小,可以确定并计算出试液中各成分的含量。具体情况如下:
V1=0,V2>0,为NaHCO3;
V1>0,V2=0,则为NaOH;
V1=V2,则为Na2CO3;
V1<V2,则为Na2CO3与NaHCO3;
V1>V2,则为NaOH和Na2CO3。
另外,双指示剂中的酚酞可用甲酚红和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代替,甲酚红的变色范围为6.7(黄)~8.4(红),百里酚蓝的变色范围为8.0(黄)~9.6(蓝),混合后的变色点是8.3,酸色呈黄色,碱色呈紫色,在PH8.2时为樱桃色,变色较敏锐。
三.实验内容:
1.25ml移液管与250ml容量瓶的校正:用25ml移液管移取10次至250ml容量瓶,其刻度与原标记的刻度是否一致,不一致时,请贴上标签。
2.测定混合碱液中各组份的含量:取25ml试样,加一滴酚酞指示剂,用盐酸标液滴定至呈淡粉红色,记下滴定管的读数V1,再加二滴甲基橙指示剂,继续用酸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,记下滴定管的读数V2,平行测定三次,根据测定的结果,分析并计算。
四.数据记录及处理:
XNaOH=((V1-V2)×CHCL×MNaOH)/V试
XNa2CO3=2V2×2CHCL×MNa2CO3/2V试
单位:g.L-1.
五.讲课重点:双指示剂法的原理、混合碱液的组成分析、混合指示剂的使用及结果计算。(示范操作移液管的使用),同时介绍滴定管的校正。
六.讲课难点:双指示剂法的原理、混合碱液的组成分析、混合指示剂的使用及结果计算。
七.思考题:
1.如何根据其滴定结果分析混合碱液的组成,并写出其计算公式。
2.简述双指示剂法的优缺点。